原标题:以高效司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。人民法院应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降低企业解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作为基层法院,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在“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”上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。
(资料图片)
聚焦主责主业,高效办案降成本
坚持善意文明司法。“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”。涉企案件办理中,全面开展经济影响评估,切实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。规范财产保全,加强保全措施的必要性与适当性审查,力争实现双方当事人“双赢”。加强审判权监督制约,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工作规则,涉企案件要求说明经济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,促进取得良好办案效果。
优化多元解纷机制。构建覆盖三大诉讼加执行的“3+1”多元解纷新机制,推动建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,在中心设立 “法官工作室”,与市金属材料、省建筑劳务行业协会、省银保调中心建设“诉调服务站”,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建立诉调对接,为企业提供更多专业解纷渠道。2023年一季度,1628起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,同比增长137%;民商事案件立案3780件,同比下降18%。
深化案件繁简分流。聚焦“公正与效率”主题,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,促进审判执行提速增效。坚持简案提速,通过提高小额诉讼及简易程序适用率、及时送达率,严控审限变更、延期开庭,探索司法鉴定与诉前调解相衔接,努力缩短办案用时。推动类案提效,设置审判团队办理破产、金融、保险、房地产、劳动争议、买卖合同等案件,提升类案办案效率。2023年一季度,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61天。
着力破解难题,强化创新增质效
完善破产审判机制。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,构建破产企业相关权利人推荐、评审委员会评议、随机摇号相结合的破产管理人选任模式,提升破产审判质效。加强府院联动,解决职工安置、资产重整、产权瑕疵等问题,有效打通“僵尸企业”退出通道。探索预重整审理机制,加强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程序衔接,降低危困企业再生成本,盘活有价值的困境企业,取得良好效果。
创新执行工作方式。加强执行联动,与公安机关加大信息共享、打击拒执罪等协作力度,与街道社区健全“网格+执行”机制,深化执行难综合治理。坚持“刚柔相济”,视情况采取预执行、预拘留、预罚款等方式,在执行强制措施前向被执行人提出警示促进主动履行,让执行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充分发挥信用导向作用,构建信用预警、激励、惩戒、修复一体化工作闭环,努力提升实际执行到位率,不断提升企业司法获得感。推行无纸化办案模式。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,为企业参与诉讼活动、法官审判执行赋能增效。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诉讼平台,增设互联网庭审法庭,推动线上办案常态化。探索执行无纸化办案模式,深化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,让企业办理诉讼事务更加方便快捷。
回应企业需求,优化服务传温度
完善便企惠企服务举措。深入落实武汉法院“诉讼服务十项便民举措”,做优涉企“绿色通道”。推行“今日我值班”诉讼服务,大力推广应用“智慧执行”APP,畅通企业与法官联系渠道,及时回应企业诉求。积极探索小切口微创新,深化“胜诉即退费”“执行一站式办理”等创新试点成果,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。
健全多点发力服务网络。充分发挥法企工作室、助企联络站、巡回审判点“室、站、点”服务网络作用,积极开展巡回审判、法治夜校、庭审进企业等活动,为企业提供“家门口”司法服务。加强涉企司法建议工作,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,及时发出司法建议,促进企业健康发展。
优化联系企业服务机制。充分发挥与工商联协作机制作用,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服务企业活动,法官走访企业、企业家,邀请企业代表来院座谈、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。做好法治宣传,通过送法进园区、庭审进企业、以案说法等形式,努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(郭龙梅,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院长)